食指和无名指的长度,可能和性取向有关WE
欢迎来到「简单心理WEEKLY」 这里有新闻热点的心理学解读 和心理学最新最有趣的小知识 给你一些观察世界的新鲜视角 01 「游戏成瘾」 成瘾,应该让游戏背锅吗? 5月25号,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游戏成瘾(gamingdisorder)被正式列入精神疾病(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版)。 什么是游戏成瘾?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划定三条评判标准: 1.无法控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和强度; 2.玩电子游戏越来越优于其他生活兴趣; 3.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玩游戏的时间。 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但将标准中的“游戏“二字换成其他词,如学习、运动、小说、手机,追星......好像也说得过去。但精神疾病中却没有学习成瘾,运动成瘾,追星成瘾这样的诊断。 说到底,也许成瘾根本不是游戏的错。作为一种中性工具,任何事物都可能会造成一些消极的影响,但也可以被积极利用。 只不过游戏习惯了被当做众矢之的,习惯了背黑锅,而青少年也一直都是典型的“游戏受害”群体,“铁打的成瘾青少年,流水的爆款游戏。” 那,为啥游戏这么遭恨呢?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家庭关系。 一些家长在潜意识中会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权威,有控制孩子行为的欲望,特别是当他们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生活的时候。“你这个小兔崽子,我还管不了你吗?” 游戏介于孩子和家长之间侧面反映出了他们的对立矛盾。这个矛盾就是权力的不平衡,“到底谁说了算?”换句话说,但凡有可能阻碍家长管教孩子的东西,在一段时间内都容易被污名化,比如小时候看的漫画小说、青春期追的人气明星,都跟游戏一样,曾被贴过“玩物丧志”的标签。 02 「我」 你是习惯说“我”,还是“我们”? 说话习惯和依恋类型之间有什么关系? 心理学上,依恋指的是个体对于亲密他人的依赖模式,可以简单分为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回避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容易发展和维持一段关系,而不安全依恋无论建立关系还是维持关系,都比较辛苦。 焦虑矛盾型依恋拥有更多消极的自我信念,如认为“我不好”、“我不可爱”,有过度寻求他人承诺的倾向。 回避型依恋会习惯回避与他人的情感接触,以免遭拒绝和伤害。 时间久了,这种依恋类型就很可能反映在我们日常的说话习惯中。 最近,来自UniversityofCalifornia,Riverside的研究人员,对位个体的叙事内容进行了分析,参与者讲述自己的情感经历,然后参加依恋类型的测验。研究结果发现,在叙述感情经历的过程中,安全型依恋个体更多使用“我们”,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个体更多使用“我”,而回避型个体使用“我们”的概率最少。 研究人员认为,一个人讲话的习惯能反应某些心理侧面,一个经常以“我”开头的个体,倾向于自我反思和自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mjyf/12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节后瘦身指南咸鱼也有效的简单易行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