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佳品土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功能:解毒散节,祛风通络,除湿泄浊,利关节。主治梅毒、喉痹,痈疽恶疮,瘰疠、癌瘤,筋骨挛痛,水肿,淋浊,泄泻脚气,湿疹疥癣,汞中毒。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50克。外用:研末调敷。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广东人经常用来煲汤。配伍效用土茯苓配伍萆薢:两药均有淡渗利湿、利关节、祛风湿之功但土茯苓偏于解毒;萆薢长于利尿.二者配伍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毒郁结之关节肿痛、小便混浊不利等症. 土茯苓配伍金银花:土茯苓清热解毒以除湿;金银花清热解毒以消肿.二者配伍可增强解毒之效用于治疗火热毒邪所致之阳性疮疡. 土茯苓配伍薏苡仁:土茯苓解毒祛湿治筋骨挛痛;薏苡仁祛风湿除痹痛.二者伍用除湿蠲痹止痛用于治疗湿热毒邪滞留经络、关节所致之关节疼痛等。凡治梅毒,可单用该品大剂量煎汤频服,或与生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等配伍。凡湿热淋浊,小便赤涩者,可与木通、蒲公英、扁蓄等配伍,以利尿解毒泄浊。禁忌事项肝肾阴亏者慎服。①《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②《纲目》:“服时忌茶。”③《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临床应用1、防治钩端螺旋体病:治疗:土茯苓2两(病情重而体质较好者可用至5两),甘草3钱,水煎每日2次分服。或用土茯苓4两,地榆、青蒿、白茅根各1两煎服。每日1~3剂,热退后每日1剂,4次分服。2.治疗梅毒:土茯苓据早年临床观察报告,以土茯苓为主,配合银花、甘草,或配合苍耳子、白藓皮、甘草,或配合忍冬藤、蒲公英、马齿苋、甘草。煎服.治疗现症梅毒及隐性梅毒,其血清阴转率在90%上下。其中晚期现症梅毒的治愈率为50%左右。对晚期麻痹性痴呆,不仅脑脊液康、华氏反应转阴,而且精神症状亦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对于小儿先天性梅毒性口腔炎效果亦佳。3.治麻疹。4.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每日用~克煎服,或再以煎液作保留灌肠,7天为一疗程。 5.治疗急慢性肾炎:每日克,水煎,分3次服。退肿作用较好,肚后,小便增加。亦有用于治疗肾盂肾炎、肾结核的报道。6.治疗颈淋巴结核:每日用鲜品克,水煎分2次服。附方1、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3.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4.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6.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8.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9.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10.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11.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土茯苓食疗: 绿豆土茯苓糖水 材料:绿豆50克,红糖适量。药物:土茯苓50克。 功效:祛湿热,解毒凉血。 做法:绿豆洗净,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可饮食。 说明:绿豆有解毒清热作用,加土茯苓祛湿利水,使疖疮加速愈复。 三米土茯苓汤 材料: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鸡 做法:将材料放入12碗滚水中,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饮用。 功效:薏米、土茯苓等材料,有助舒通血脉、降胆固醇、解毒消肿、祛湿通络。适合家中老人家饮用一款温和汤水。 土茯苓粥 原料: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 粳米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提示: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土茯苓炖龟 龟的功效:食后身不饥、益气增智、开胃、治劳倦内伤、四肢无力、大补阴虚。 土茯苓功效:健脾胃、张筋骨、利关节、止泄泻、除四身寒湿。 本文是沈老师根据正确的中医思维和理念,参考了网上及其他资料,加上自己的实践心得和见解整理而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hxcf/9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丁酉年物候记夏至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
- 下一篇文章: 五彩缤纷的细子小实,如玑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