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的饮食 http://pf.39.net/xwdt/210402/8810058.html
绞股蓝、乌蔹莓与爬山虎,叶形相近,都结黑果,很容易混淆。但药性不同。三者仔细分辨还是有法可循的。首先药性不同,绞股蓝性凉,乌蔹莓性寒,爬山虎性温。其次,最明显的区别是绞股蓝的卷须生在叶子的腋窝处,而乌蔹莓与爬山虎的卷须都和叶柄是对生,在茎的另一侧,而且爬山虎的卷须在遇到墙壁时可变成扁平状吸盘。第三,绞股蓝的叶柄和茎蔓是绿色有纵棱,而乌蔹莓与爬山虎的叶柄或茎蔓可呈红褐色,同时爬山虎的茎蔓长到一定程度可木质化。第四,绞股蓝是葫芦科,揉碎后葫芦丝瓜的清香甘甜味道,乌蔹莓与爬山虎叶片则是味道涩苦、酸麻。第五,叶形不同。绞股蓝、乌蔹莓都为鸟足状复叶,但绞股蓝中叶片与其它叶片等大或稍大,小叶柄短;而乌蔹莓叶片中叶片比其他叶片大许多,小叶柄稍长;爬山虎的整个叶片都很大,而且是手掌状。第六,花果不同。绞股蓝是圆锥状花序、浆果球形;乌蔹莓是伞状花序,浆果近球或扁球形;爬山虎为伞状花序,浆果球形。

另外,绞股蓝有五叶、七叶绞股蓝和喙果绞股蓝变种,乌蔹莓还有白红蔹莓、樱叶乌蔹莓近种,爬山虎有五叶爬山虎和绿叶爬山虎等。

鸟足状复叶与普通掌状复叶手绘图绞股蓝配图:

乌蔹莓配图:

爬山虎配图:

三者所治病症不同,如下。绞股蓝全草入药,性凉,味苦、微甘,具清热、补虚和解毒之功效,主治体虚乏力、虚劳失精、白细胞减少症、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慢性胃肠炎和慢性气管炎。喙果绞股蓝没记载,但一般都是以绞股蓝入药的。

乌蔹莓全草入药,性寒,味苦、酸,具清热利湿和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热毒痈肿、疔疮、丹毒、咽喉肿痛、蛇虫咬伤、水火烫伤、风湿痹痛、黄疸、泻痢、白浊和尿血等症。

绿爬山虎根茎叶入药,名五叶壁藤,性温,味辛,具祛风除湿、散瘀通络和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风温痹痛、腰肌劳损、四肢麻木、跌打瘀肿、骨折、痈肿和毒蛇咬伤等症。

下面为延伸阅读:

蔹(liǎn),《说文解字》:“莶或从敛。唐风。蔹蔓于野。陆玑云。似栝楼。叶盛而细。其子正黑。如燕薁。不可食。陆疏广要曰。本艸蔹有赤白黑三种。疑此是黑蔹也。”以果熟时不同颜色,而有白蔹、赤蔹、乌蔹莓等。

绞股蓝,别名有七叶胆、七叶参、五叶参、公罗锅底、神仙草、甘蔓茶等,多年生攀援草本。其最早记载于《救荒本草》一书中。年,云南曲靖地区中西药结合小组等发表于《中草药通讯》的一篇论文中发现它对老年慢性气管炎治愈率高达79%,此文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极大   1)首先,性质不同,乌蔹莓为草本;五叶地锦为木本,其茎干生长到一定程度可木质化。

  2)叶形不同:虽都为复叶,由5个小叶组成,但前者为鸟足状复叶,即边缘的小叶柄长在上一级小叶柄上;后者为普通掌状复叶,5个小叶的小叶柄都长在一个点上。

  3)卷须不同:乌蔹莓卷须顶端一般2-3叉分枝,只能依靠卷须缠绕在依附物上,不能形成吸盘;五叶地锦卷须总状5-9分枝,卷须顶端嫩时细尖且微卷曲,遇附着物可扩大成吸盘,吸附在依附物上。

  4)乌蔹莓攀援器官仅有卷须;五叶地锦除有卷须外还有不定根。

  因此,观察到的较为瘦弱的,攀爬较矮、草本状的确实是乌蔹莓,而长势强壮,攀爬较高、木质化的则是五叶地锦。   

绞股蓝与乌蔹莓也很像,二者都是草质藤本,叶都为鸟足状复叶,都具有卷须,它们的花也很相似,都为绿色的小花。因此,生活中不少人错将乌蔹莓认成绞股蓝,甚至将其当成真正的绞股蓝用于制药。乌蔹莓虽也可药用,但与绞股蓝相比,药效相差甚远。长期服用乌蔹莓虽然无毒,但也会出现头晕、恶心、厌食、失眠、心率失常等副作用。可见将二者区分开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的观察,将绞股蓝与乌蔹莓的主要区别总结如下:

  1)叶的区别:虽二者都为鸟足状复叶,但绞股蓝叶片整体为绿色,两面均疏被短硬毛,中叶片与其它叶片等大或稍大,小叶柄短;而乌蔹莓叶片小叶柄交叉处显褐红色,光滑无毛或偶尔微被毛,中叶片比其他叶片大许多,小叶柄稍长。

  2)茎的区别:绞股蓝茎蔓是绿色的;乌蔹莓则是褐红色的,尤其是茎节处褐红色更为明显。

  3)卷须的区别:绞股蓝的卷须生于叶腋,也就是说和叶子是在茎的同侧;而乌蔹莓的卷须与叶对生,在叶子的另一侧[5]。

  4)味道的区别:绞股蓝叶片揉碎闻起来味甘、有葫芦科瓜果的清香味,而乌蔹莓叶片味道涩苦、酸麻。

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葫芦科绞股蓝属,别名有七叶胆、七叶参、五叶参、公罗锅底、神仙草、甘蔓茶等,多年生攀援草本。其最早记载于《救荒本草》一书中。年,云南曲靖地区中西药结合小组等发表于《中草药通讯》的一篇论文中发现它对老年慢性气管炎治愈率高达79%,此文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sqbc/1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