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止1梧桐子有多大
按:要闲一段时光,就开始琢磨事儿。决定开一个新栏目《学止》,记录自己曾经的错误,以证学无止境。既然无止,为何还是“学止”?学,止于真正明白。 年轻时,为补贴家用,给一家出版社做了十年校对。一年校对的字数多少?大约0.1亿字。可以这样说,我在出版社看了1亿字的书,人家反倒支付了我10万元,而且,把我的阅读速度拉到了5万字每天,还是一字一字看的那种。不过副作用也挺厉害的:我的眼睛里有了两只蚊子。 (博士因驴书券,三纸已完,转入正题。) 昨天,一个在楼下公园里逛,忽然看到青桐垂下的枝条,以为是大雨的原因。再仔细看,不是。原来是青桐结子了,重力使然。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青桐子。多大,直径约0.8厘米。我忽然明白了许多年来的自己的一个错误认识。以前校对古医书,书里总提到的药丸制成“梧桐子”大小(古人总是不说尺寸,只作比喻,难免把喻体搞错了),原来这么小呀。不是我看到的法桐(悬铃木)的那个比乒乓球略小的球球儿。 梧桐,中国古代的梧桐现在叫青桐(树干是绿色的),把这么美的一个名字让位了外来物种:法桐。这个外来物种在中国不过多年的历史,所以古医书上“梧桐子”大小,绝不是法桐果实的大小。 为什么有此误?现代社会见到的中药丸,大部分还真如同法桐果实大小,比如山楂丸、十粒装的各类地黄丸(非瓶装的那种)等,为什么这么做?省事。中国人是越来越省事了。古代丸的“建制”分:梧桐子、绿豆、米粒三种粒径,想想一个略小于乒乓球的丸,咋个咽法!再说,丸本来大多是滋补药,弄这么大,胃里反成负担,哎。 再多说一句:“梧桐更兼细雨”、“疏雨滴梧桐”、“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碧梧栖老凤凰枝”,这些诗,都不是写给法桐的。建议不要再对着法桐,在某个雨后黄昏,作如上惆怅状。若如此,终有一天,会有种感觉:与某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sqbc/12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贝克发现抑郁症认知疗法的历史四
- 下一篇文章: 中国成语中的植物,你都见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