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金丸《丹溪心法》

[歌诀]

左金黄连与吴萸,胁痛吞酸悉能医。

戊已丸

再加芍药名戊已,专治泻痢痛在脐。

香连丸

香连相合治热痢,症现腹痛又里急。

[组成]黄连六两(g)吴茱萸一两(30g)

[用法]上药为末,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下五十丸(60g)(现代用法:为末,水泛为丸,每服2~3g,温开水送服。亦可作汤剂,用量参才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

本方证是由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肝之经脉布于胁肋,肝经自病则胁肋胀痛;犯胃则胃失和降,故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象弦数乃肝经火郁之候。《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火热当清,气逆当降,故治宜清泻肝火为主,兼以降逆止呕。方中重用黄连为君,清泻肝火,使肝火得清,自不横逆犯胃;黄连亦善清泻胃热,胃火降则其气自和,一药而两清肝胃,标本兼顾。然气郁化火之证,纯用大苦大寒既恐郁结不开,又虑折伤中阳,故又少佐辛热之吴茱萸,一者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一者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一者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一者可引领黄连入肝经。如此一味而功兼四用,以为佐使。二药合用,共收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辛开苦降,肝胃同治,泻火而不至凉遏,降逆而不碍火郁,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则诸症自愈。

本方一名回令丸,《医方集解》又名萸连丸。

左金丸与龙胆泻肝汤,皆用于肝经实火,胁痛口苦等证。但左金丸主要用于肝经郁火犯胃之呕吐吞酸等证,有降逆和胃之功,而无清利湿热作用,泻火作用较弱;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肝经实火上攻之目赤耳聋,或湿热下注之淋浊阴痒等症,有清利湿热之功,而无和胃降逆作用,泻火之力较强。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呕吐吞酸,胁痛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黄连与吴茱萸用量比例为6:1。吞酸重者,加乌贼骨、煅瓦楞以制酸止痛;胁肋疼甚者,可合四逆散以加强疏肝和胃之功。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胃炎、食道炎、胃溃疡等属肝火犯胃者。

[附方]

1、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香连相合治热痢,症现腹痛又里急。

组成:黄连六两60g(用吴茱萸g同炒),木香g

功能:清热,化湿,行气止痢。

主治:湿热痢疾,胸膈痞闷。赤白下痢,腹痛里急。

方解:

香连丸中的黄连要用吴茱萸泡的水来炒,但是不用吴茱萸,吴茱萸这味药不放进丸药里面,这样黄连里面就有吴茱萸的药性了,然后再加上木香,实际上是三味药,这样香连丸里面也有左金丸的意思。

做法:把黄连和木香研成末,然后用醋来糊成丸,如梧桐子大小,大概比六味地黄丸的小水丸还要小一点,每次服用六到九克,空心米汤下。

薛立斋治各种虚性的痢疾,他就喜欢用香连丸,他先看病人是气虚,还是血虚,然后再看看应该用四君子汤,还是用四物汤来送服香连丸。

2、戊已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歌诀:再加芍药名戊已,专治泻痢痛在脐。

组成:黄连(10克)吴茱萸(10克)白芍(10克)

功用:疏肝理脾,清热和胃。

用法:为未,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6克),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现代用法: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主治:肝脾不和证。胃痛吞酸,腹痛泄泻。

中医

三伏贴艾灸刮痧拔罐等特色疗法

扫一扫







































北京中科医院坑
白颠疯病可以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sjfb/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