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中医药知识分享平台——

字数统计

阅读时间

全文共

个字

读完需

3分钟

导语:“南芪”五爪龙,即五指毛桃是桑科植物粗叶榕的根,原植物是生长于我国南方的一种高1-2m的灌木或小乔木,因为叶子开裂像手掌,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体有乳汁,根皮有香气,故名五指毛桃,也叫南芪、土黄芪、三爪龙、五爪龙、五指香、佛掌榕、五指牛奶。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图/南芪

最早记载于清·何谦《生草药性备要》:“五爪龙,味甜辛,性平;清毒疥,洗疳痔,去皮肤肿痛。根治热咳痰火,理跌打刀伤,浸酒祛风壮筋骨。一名五龙根,其叶五指,为真的,世人多以山槟榔乱之,但五爪龙气味清香,山槟榔无味,可以别之。”所载形态特征、气味、疗效与今五指毛桃相符合。年以“五指毛桃”之名入选国家药典,称其“味辛、甘,平。健脾益气,化湿舒筋。用于脾虚浮肿,自汗,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痹痛,腰痛。”

五指毛桃能被称为“南芪”,自有它一定的道理,国医大师邓铁涛老先生和路志正老先生最喜用它。

图/五指毛桃

邓老应用五爪龙,补气常配伍太子参、党参,治疗中气下陷常配伍黄芪、升麻、柴胡等,治疗肺虚咳嗽常配伍紫菀、百部、苦杏仁、浮海石等,治疗脾虚失运、水湿内停常配伍茯苓、白术、薏苡仁等。邓老治疗重症肌无力,主张从脾论治,常以五爪龙配伍黄芪、牛大力、千斤拔等。五爪龙用量通常较大,一般为30-90g。

路老认为五爪龙味辛、甘,性平、微温,功擅益气补虚、健脾化湿、舒筋活络,具有补而不燥,祛邪不伤正,兼顾邪正的一味药物。用量多在20~40g。

路老用五爪龙补气时,常从黄芪、西洋参、太子参等补气药中选取一两味,与之合用增效,补脾益肺。

图/邓铁涛

五爪龙本身健脾,又能化湿,所以是路老治湿常用之药,以之配伍苍白术、杏苡仁、猪茯苓、防风己合而健脾化湿,除湿消肿;又常配伍一二味宣降肺气、化浊醒脾之品,如苏梗、藿梗、荷梗及藿香、佩兰、白蔻仁、枳壳等,以宣肺气、醒脾运、畅三焦、流气机,有利于其他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病案举例

戴某,女,39岁,年5月15日以关节疼痛11年来就诊。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底疼痛,年出现右手中指近端关节肿痛,医院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逐渐发展至双腕关节,足趾关节,双肩双膝,游走性疼痛,服强的松、氨甲喋呤及其他生物制剂,年左肘关节不能屈伸,于伦敦行肘关节滑膜切除,术后左肘关节功能受限。刻下:右手中指肿胀疼痛,双腕肘关节,右足趾关节肿痛,痛处较固定,双肩双膝及左髋关节游走痛,活动受限,饮食大便可,小便黄赤频急,眠差,胸闷,心悸,口干,喜热饮,白带量多,色白偏黄,质稠。舌淡苔白,脉左沉细小弦,右沉弦细滑无力。

治则:益气养血,健脾祛湿,通阳宣痹。

处方:五爪龙40g,竹节参15g,炒桑枝30g,灵仙15g,秦艽12g,桂枝12g,赤白芍12g,甲珠10g,地龙12g,炒苍术11g,炒白术12g,炒山药15g,炒三仙12g,鸡血藤20g,淡附片8g,忍冬藤30g,川牛膝12g,生姜2片。

图/五指毛桃煲汤

五指毛桃有北芪的功效,而无其燥热,药食兼用,既补气又补血。客家人自古以来有采挖五指毛桃用来煲鸡、猪骨、猪脚汤的习惯。其味道鲜美,气味芳香、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推荐阅读

《本草怀旧·半夏》

《阳台种它就好,全身都是宝》

《“麻烦草”的鉴解与趣谈》

《一“阿”百应》

《“桂枝”的鉴解与趣谈》

《补益心脾龙眼肉》

1.周计春.漫话“南芪”五爪龙[J].中医院文化,(6):57-58.

2.周计春,路洁,邢风举,颜新.浅述路志正教授五爪龙应用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4(11):-.

编辑校对:作者/Wuli芳芳,编排/Small铭,校对/青橘医话学术部,图片/BaiDu等。

版权声明:本文为青橘医话原创稿件,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授权!

投稿邮箱:zy

qingjuzhongyi.







































中科白癜风微博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sjfb/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