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石(摄于湖北蕲春)

柘(zhè)木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始载于《本草拾遗》,因“质硬如石,从木”,故名“柘木”。桑科植物柘树或构棘的根,称“穿破石”,又称“川破石”“山黄芪”。全年均可采收树干及粗枝,去皮、切段或切片,晒干入药。全年均可采树根,去须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入药。

NO.1前人经验

1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记载:“(柘木)味甘,温,无毒。主补虚损。取白皮及东行根白皮,煮汁酿酒,主风虚耳聋,劳损虚羸瘦,腰背冷,梦与人交接泄精者,取汁服之。无刺者良。木主妇人崩中血结,及主疟疾,兼堪染黄。”

2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柘能通肾气,故《圣惠方》治耳鸣耳聋一、二十年者,有柘根酒。”

穿破石(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陈老师提供)

NO.2.1功效主治

柘木,甘,温。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扶正补虚。

1

扶正补虚:本品甘温,可扶正补虚,适于肝肾亏虚而经水不调之崩中血结,亦适于疟疾。

穿破石(摄于湖北蕲春)

同源药物

穿破石,淡、苦,凉。归肝、肾经。主要功效有: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

1

祛风通络:本品有祛风通络之功,适于风湿痹阻经络之关节疼痛,以及跌打损伤等病证。

2

清热除湿:本品可清热祛湿,适于湿热内蕴之黄疸、痄腮、淋浊等病证。

3

解毒消肿:本品苦凉,可解毒消肿,适于热毒壅滞之疔疮肿毒、咳痰咯血等病证。

用法:柘木,15~60g,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穿破石,9~30g,鲜者可用至g,煎服,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穿破石(摄于贵州凯里)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柘树主要含氧杂蒽酮、黄酮、异黄酮、二苯酮、生物碱、木脂素、糖类等成分,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氧化、保护肝脏、抗结核、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等作用,多用于治疗肺结核、湿热黄疸、疝气、崩中血结、疟疾、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关节扭伤、疔疮痈肿、急慢性肝炎等疾病。

穿破石饮片(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唐]陈藏器撰;尚志钧辑校.本草拾遗(手写稿)..10.23.

石磊.柘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03):88-94.

音频:沙湖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的费用
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mjyf/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