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反十九畏究竟是什么
苯酚的价格一般是多少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08/5606850.html 中药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芜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中药十九畏歌诀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佗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荆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蓬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妊娠类 妊娠禁忌药:斑鳖、麝香、水蛭、虻虫、巴豆、牵牛子、甘遂、芫花、三棱、莪术。妊娠慎用药:红花、枳实、大黄、附子、干姜、肉桂。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阐述 在宋代时期,古人就把重要的配伍禁忌药物具体加以总结,即“十八反”,“十九畏”全文如下:十八反:甘草反甘遂、戟、海藻、莞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首“十八反十九畏”歌诀是古人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的其性味功能的相反畏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在用药上的安全,在中医界早已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也直被大中医药工作者当作临床使用禁忌。但由于对其还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因此,古往今来,众说纷纾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析。 1.反药畏药不一定都反都畏就拿甘草所反之药来说,据文献记载,甘草与大戟、莞花、甘遂三药共浸组的毒性较分浸组的毒性显著增高,从而抑制三者的利尿、泻下作用。但笔者认,甘草乃调和诸药,清热解毒之品,对于一些有拮抗作用的中药合用,便能调和。 2.不存在配伍,便无所谓反、畏“十八反十九畏”中的一些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而不存在配伍的问题。如藜芦乃催吐之品,与补气之人参,和血之丹参,养阴润燥之沙参、玄参,以及解表之细辛,和阴之芍药;大辛大热之乌头,与润肺止咳祛痰的贝母、瓜蒌,以及清热解毒、止血的白蔹、白芨等。凡通晓中医药的理、法、方、药,便不会将不相干的反、畏之药配伍使用。 3.合用单用皆“反”皆“畏”之品有些中药本身就有剧毒,合用单用均有反、畏的后果。如砒霜、水银、硫黄因系含砷、汞的矿物品,具有很强的腐蚀、烧灼性,如果内服,会突发急性胃肠炎、咽部烧灼,甚至还会导致胃大出血等中毒症状。 4.从古至今,有大量利用相反配伍而奏奇效的例子“十八反十九畏”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现代名老中医干祖望先生自称喜并用海藻与甘草,以加强其药力,治疗声带小结、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对于“十八反十九畏”,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是中医药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5.典型病例患者,男,24岁,学生,年3月23日就诊:患者诉声音嘶哑、少气懒言,感到喉中有异物,舌红苔薄黄,脉数。查喉镜示“声带小结”。乃气滞痰结所致。治宜消痰理气。方用二陈汤加减:陈皮12g,半夏15g,甘草6g,诃子10g,石菖蒲10g,柴胡15g,枳壳12g,贝母10g(冲服),僵蚕12g,郁金12g,党参30g,黄芪20g,蝉衣12g,昆布10g,海藻10g,瓦楞子30g,水煎4剂,兼服黄氏响声丸。二诊:患者诉上述症状减轻,上方去贝母、半夏、僵蚕,加生地20g,麦冬15g,黄精15g,竹黄6g,水煎4剂。1周后随访:患者诉症状好转,查肝功、肾功未见异常。 探析中药“十八反十九畏” 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乃古人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渐总结出的其性味功能的相反畏恶(如“神农”尝百草),从而在很程度上保证了祖国医学在用药上的安全,其功不可灭然而,因受历史的局限,中药“十八反、十九畏”并非尽善尽美,尚有探讨之处。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斗胆对此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为叙述的方便,首先摘抄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全文如下。 十八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通用名: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通用名:丑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脂;官桂畏石脂。 反药畏药不定都反都畏 就拿甘草所反之药来说,在临床上,曾有中医师治乳腺增生,用“小柴胡汤”加海藻、浙贝母、甘草等药,疗效不错,而且治愈十余例。至于甘草与大戟、芫花、甘遂三峻利之品合用是否相反或不反,尚未见临床报导。据文献记载:甘草与上述三药共浸组的毒性较分浸组的毒性显著增高,从而抑制三者的利尿、泻下作用,同时还增强甘草的毒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余以为,甘草乃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的佳品,对于一些有拮抗作用的中药合用,便能调和,如抵当汤等(注:成方本无甘草,因用汤剂,有人加入甘草,使之相安无事,且效果满意)。此外,甘草还有较强的解毒作用,如对半夏、乌头等品之毒,甘草有解除或减轻作用,是不争的事实。当然,甘草能否与上述三品合用,有待临床检验。 再则,“十九畏”中的狼毒与密陀僧,虽两者均有毒,但民间有医者将两者精制成膏,外用治疥、癣、湿疹,有一定疗效。“十八反”中的生乌头、生半夏捣烂外敷,治寒痰积聚所致的腿痛,已有用于临床。“十九畏”中的肉桂与赤石脂,民间已有合用治虚寒腹泻的,处方:赤石脂、干姜、白术、肉桂、炙甘草(注:官桂系肉桂较薄的一种,两者性味功能相同,但官桂比肉桂的作用差)。由此可见,上述相反相畏的药合用,或内服或外用,均未出现反、畏的不良后果。 不存在配伍,便无所谓反、畏 “十八反、十九畏”中的一些药本风马牛不相及,因而不存在配伍的问题。如藜芦乃催吐之品,与补气之人参、和血之丹参、养阴润燥之沙参、玄参,以及解表之细辛、和阴之芍药;大辛大热之乌头,与润肺止咳祛痰的贝母、瓜蒌,以及清热解毒、止血的白蔹、白及;大寒大凉之犀角,与大辛大热之川乌、草乌;火煅之品硫磺,与大寒之品芒销等。凡通晓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中医师,便不会将以上那些不相干的反、畏之药同处一方。 合用单用皆“反”皆“畏”之品 有的中药由于本身的剧毒,故合用单用均有反、畏的后果。如砒霜、水银、硫磺、巴豆。砒霜、水银、硫磺因系含砷、汞的矿物品,具有很强的腐蚀、烧灼性,如果内服,会突发急性胃肠炎、咽部烧灼,甚者还会导致胃大出血等中毒症状。当然,上述品种经精制成中成药,且含量低,可作内服用。但不宜久服,否则会造成慢性中毒。尤其是砒霜,外用内服皆易中毒。 有待临床验证的相畏品 除已经提到的相反相畏品外,剩下还有三组相畏中药。即: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人参畏五灵脂。余大胆假设,如果给上面三组相畏药加入甘草、大枣进行调和,能否去除相畏而达到治疗目的呢?再则,五灵脂乃破血耗气之品,为防止攻伐过甚,加入扶正气之人参(是谓攻补兼施),有何不可?当然,这仅是余之假想,是否可行,有待临床检验。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继承和发展祖国医药学,乃后辈中医药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然而,继承的目的在于发展,否则就谈不上真正继承。既然要发展,那就要敢于对古人的经验、成果进行必要的探讨、研究、修正,使之推陈出新,日臻完善。 来源:吴氏本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mjyf/15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配伍
- 下一篇文章: 提醒你脚底板脱皮脚后跟干裂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