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摄于深圳)

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牡”,指“雄兽”,古人认为牡蛎纯雄无雌,故得“牡”名,“蛎”言其粗大,故名“牡蛎”,俗称“蚝(háo)”。全年均可捕捞,去肉、洗净、干燥、碾碎入药;净牡蛎明煅至酥脆,称“煅牡蛎”。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xǐ),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一名蛎蛤(gé),生池泽。”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生牡蛎)性味咸寒,入肝肾而涩精敛汗,潜热益阴,为虚热上浮专药。又能软坚消瘿,随所引而施。潜热生研,涩脱火煅。”

牡蛎(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陈老师提供)

NO.2.1功效主治

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主要功效有:镇惊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1

镇惊安神:本品咸而微寒,质重沉降,有镇惊安神之功,适于惊悸失眠、心神不宁等病证。

2

潜阳补阴:本品咸寒质重,入肝肾经,既可滋水涵木,又可平肝潜阳,适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烦躁耳鸣等病证,如“镇肝息风汤”。

3

软坚散结:本品咸寒,能软坚散结,适于痰瘀阻滞之瘰疬、瘿瘤、痰核、癥瘕积聚等病证,如“消瘰丸”。

4

收敛固涩:煅牡蛎可收敛固涩,适于卫表不固之自汗盗汗,也适于下焦失约之遗精滑精、崩漏带下、尿频遗尿等滑脱病证,如“牡蛎散”。

5

制酸止痛: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之功,适于胃痛吞酸等病证。

用法:15~30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

生牡蛎饮片(摄于湖南长沙)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牡蛎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糖原、大量的活性微量元素及小分子化合物,牡蛎壳中90%以上为碳酸钙,是良好的钙源。牡蛎有增强免疫、抗疲劳、抗病毒、保护肝脏、降糖、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作用。

煅牡蛎饮片(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杨韵,徐波.牡蛎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17(12):-.

音频:棠梨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北京最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xwgj/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