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采贾浅浅三首诗他和我的世界
三首诗:他和我的世界 贾浅浅 参加第二届贾平凹与中国当代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时,我应邀发言,内心极为复杂:兴奋、骄傲、孤独、紧张、羡慕,可以说是百感交集。 以个人的角度来说,他是我父亲、我是她女儿;他是我生命的缔造者,我是他生命的延续者;他是我生命之根,我是他生命之树的一片绿叶;他是秦岭,我是秦岭中的一个峪口。 而如果是以一个作家的角度来讨论的话,他是一个写作者,我是他的读者和评论者,甚至还是一个研究者;他是故事的讲述者,我是他的听众;他向人们展示和描述了一个自己所认知的世界,我是这个世界的参与者,也是旁观者。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和他生命的延续关系,以及生命中的各种交集,我可以近距离地认识他、感受他和理解他;我又是不幸的,因为同是写作者,我一直处于布鲁姆所说的“影响的焦虑”。他覆盖和遮蔽了我的世界,他是我的同行和朋友,也是我的镜子和鞭策。他和我的世界,既是共同体,又是矛盾体。 每次想起这些,我内心的情感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无法用日常的语言表述出来,我便试图用诗来言说。在我看来,诗是神给人的馈赠和暗示,在我对某一事物无法言说的时候,便只能求诸神。我给父亲的第一首诗是年写的,题目《父亲》—— 抽打沉默的鞭子,被自责 牢牢地攥在手里。沙漏无声 如同每粒发芽的种子,时常会忽略 根的存在 在这烟火满地的尘世里 我们每天都在为自己松绑 企图活回光阴里的一个又一个自己 活回词语和词语重叠的身体里 就像活回父亲这个词 不久前,在我看《山本》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在校园里散步,忽然眼泪就一下子涌了出来。我激动地意识到:很多子女眼里的父母,是靠触摸日常的细节去感受他们生命的体温,而这些都是碎片化的呈现,最多是靠亲朋好友的转述以及父母日记的只言片语,去竭力拼凑一个理想化的父母画像,而有时却只是得到了一个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的面目。很少有我这般幸运的,除了日常生活之外,有数以百万计的小说、散文、文论以及传记让我认识自己的父亲,并领会他对历史、天地自然、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在当初写作的时候,他并没有预设我这样的一个读者,可是每次的阅读都让我更靠近他一步,那种现实和思想、心灵感受的叠加,使他的轮廓丰富立体而又混沌模糊,像毕加索后期的画作。有时时间会使一个人变得清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又像是海市蜃楼。在我的阅读和我妹妹的阅读,以及我的孩子晴朗的阅读和将来妹妹孩子的阅读中,又会构成一个庞大阅读队伍中一个隐秘的链条,我们既是旁观者又是参与者,既是评论者又是缄默者。我们顺着绳索可以接近他吃的初乳,眺望他眼中秦岭上空飘来的第一朵云彩,包容他受挫时眼里蓄积的第一滴眼泪,倾听他远离人群的第一声哀叹。无论是仰视还是俯瞰,旁观还是背影,我们的心都因他的喜悦而欢呼,因他的受伤而煎熬。在他身上、他的世界里有一面镜子,站在镜子面前我们既是子女又是父母,既是朋友又是恋人,我们手里既拿着被加持的权杖又拿着斩除毒蛇的宝剑。我像西西弗斯一样永远在吃力地推着一块巨石上山,却永远无法抵达他写作的神灵。 我不禁想起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念力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意识的夹角。就是说,一有念力,你就产生了一个想象,或者是一个意识,意识的北京中科医院十一年专注白癜风医学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xwgj/2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就业创业知识百科为子植梧桐,服务有
- 下一篇文章: 青岛梧桐林户外拓展多名夏令营学生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