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进食障碍的治疗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19世纪末,父母被看成是厌食症康复中的阻碍,在治疗中医生们会阻止父母探访厌食症患者(LockLeGrange,)。在今天,也仍有很多人对于父母能起的作用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正是厌食症的成因之一。有些父母本人也往往对孩子患病而深感自责。

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们提倡把父母视作康复的盟友、而非敌人。FamilyBasedTreatment(FBT,基于家庭的治疗)主张对厌食症的成因持不可知论的态度,也就是说,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厌食症、我们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FBT提倡治疗不是挑任何人的错,父母不应是被排斥和指责的对象、而是康复中的重要资源。研究证明,在病史较短的青少年厌食症患者中,FBT的效果比个人疗法更好(LockLeGrange,)。FBT如今也被用于贪食症的治疗中。

借着母亲节,一滴与大家一起重温三篇父母是如何支持孩子康复的旧文章。的确,有很多小伙伴成长在不够温暖的家庭环境里、跟父母的关系也很紧张。但一滴相信,每个家庭都蕴藏着力量、希望和成长的可能,每位母亲/父亲都有潜力给孩子给予康复的支持。倘若你的父母在当下还不能给你提供帮助,也衷心祝愿你能一步步找到跟父母和解的方式。

Reference:Lock,J.LeGrange,D.().TreatmentManualforAnorexiaNervosa:AFamily-BasedApproach.2ndEdition.NewYork:TheGuilfordPress

女儿的ED惊醒了我

作者旮旯山妞

本文摘自《北医六院-进食紊乱康复俱乐部十周年纪念册》,有删节

年是我极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笃痛,也经历了重生。

年11月,我的女儿在北大六院诊为“进食障碍,重度抑郁”。我得知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之前她曾说两次想从山上跳下去。医院回来,我们第一时间向她表达:你能自我救赎很棒!不怕,我们来共同面对!

我和普天下的大多数母亲一样:为了孩子几乎活得没有了自己。我让孩子从小到大接受了我能力范围内最好的教育,把业余时间几乎倾尽在孩子身上。我自己从小学到中学毕业一直是年级第一名,我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天呀,我错在哪里?!我愤怒!想呐喊咆哮!我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原因何在?

亲爱的孩子,我该如何与你相处?!我知道此时一切都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要解决问题,追根溯源。我勉强让自己的心安放。

当时我也正钻在死角里苦苦挣扎呢。感情问题,家庭关系,单位个别人制造的恶心……我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纠葛中沦陷,不能自拔。当时这样描述自己:反应迟钝答不切题、焦虑、不能集中精力干一件事、不愿负责任,心烦不安……

然而,我所有的纠结在孩子的生命面前轰然坍塌,瞬间放下。我知道是孩子的ED惊醒了我。为了孩子的康复,我也走进了六院,诊断为:抑郁状态(轻度)伴焦虑。开始接受药物治疗,这一天离女儿诊断的那天刚好一周。

我在担心、恐惧、焦灼甚至是坐卧不宁的情绪中,开始了与孩子的陪伴。我推掉了一切外事活动。一方面我要面对孩子节食暴食和与之相对应的身体问题和一系列精神症候群;另一方面开始了对孩子这个问题追根溯源的探求。

我开始走进国图,走近心理学方面的书架。还记得那时看的第一本书是《当伤痛来临》。从中我领悟到,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要做的就是:   记得有位六院医生曾说:你改变了,孩子就会有变化。起初我疑惑并且不认同,如今才觉察到自己的巨大变化也深深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生活。

  由于之前医生诊断我为轻度抑郁焦虑状态,用了一年药如今已基本康复。孩子的暴食呕吐虽然有过反复,但总的趋势是情绪越来越稳定,很长时间没暴食了,她正走在康复的路上。或许前面的路还很漫长,但我信心满满!

  回想这一年多的经历,借用一位孩子,我不是你,我没有你所经历的那些经历,但我愿意倾听你,感受你!我愿意陪你一同倒下,一同站起!

  有位咨询师给了我三点建议:拥抱,肯定,陪伴。我做到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都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孩子感兴趣的事我都给予充分的赞扬和支持;现代化的沟通渠道给了我们更多交流的可能。我在寻找每一个切入点与孩子沟通,尝试各种方法。比如,孩子阅读困难,我就用图片分享的方式与她交流,也学她发很萌的表情。她发在   我们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相信自己!孩子们,祝福你们!

我的厌食症孩子,我的心灵导师

作者铁姐

本文摘自《北医六院-进食紊乱康复俱乐部十周年纪念册》,有删节

年,我体验到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幸福,我的家庭有了一个新起点,我除了拥有一个疼我爱我的丈夫外,又添了一位可爱公主。从女儿出生那天起,我家变成了一个更加充满爱意、其乐融融的新家园。

从小学到初中,女儿一直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老师夸她学习优秀、同学夸她聪明好学、朋友夸她尊老爱幼……她是我的骄傲。

然而,在女儿初三中考前夕,可怕的问题出现了。她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身体消瘦得很快,走路开始打晃,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她不和任何人说话,甚至包括我这个妈妈。夜里整夜整夜地失眠。小伙伴们开始疏远她,我惊恐而迷惑地看着她的反常行为。

年12月5日,是我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那天,我带孩子去了北大六院,一位知名心理专家专门为孩子做了身体的全面检查,从她的口中,我第一次听说了厌食症这一疾病。得到孩子的诊断书后,医院的大厅里发呆,泪流满面。医生的诊断让我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压力,内心燃烧着无名的怒火。要知道,我的宝贝女儿曾经和很多孩子一样活泼可爱、学习优秀。可是,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我实在难以接受,也使我措手不及。

年7月,孩子因身体极度虚弱,被我强行送到了北大六院进行住院治疗。经过1个半月的住院治疗,孩子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关心帮助下,终于摆脱了生命危险,恢复了身体的基本功能。

为了尽快了解和掌握孩子的病情,我在住院病房购买了两本张大荣主编的书籍——《吃的疑惑》和《跳出想吃又怕胖的陷阱》。从书中我逐渐了解了厌食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康复经验,这两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安慰,也使我更有信心面对这一疾病。

我的丈夫每天也在埋头查阅各种医药典籍,了解孩子的病情。厌食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进食习惯、身体健康、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会剥夺他们的学习能力。

年,我把孩子又送到了她以前就读的中学,继续在原校复读初三,准备当年的中考。我多么希望她在新的校园生活中能够改善病情,重新找回自我。一开始,孩子在新班级里不愿意和其他同学来往,上体育课时由于身体虚弱经常休课。作为一名复读生,她经常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很自卑,总是和别人保持着距离。我在一旁看着她伤心的样子,泪水一再湿透衣襟。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与体育老师进行沟通,鼓励她坚持上体育课。在老师的帮助下,她顺利完成了中考的全部考试,并且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取得了40分的满分成绩。

在接下来的高中生活里,高中老师也对女儿伸出了援助之手。特别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发现孩子对阅读特别感兴趣,就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海量阅读活动,成绩也随之提升,女儿的内心世界渐渐被打开了。

然而,到了高二年级,女儿的病情又再次发生了逆转。升入重点班后,她的成绩变为班里中下等水平,使女儿的成长再次陷入了疾病的怪圈。虽然她的厌食症状已经不太明显了,但是由于心理长期压抑,加上自己不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一度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也染上了网瘾。伴随着抑郁情绪,女儿勉强进入了高三。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女儿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业,校长和老师们都纷纷劝我让孩子休学,准备高考复读。为了让女儿在高考中一方面完成学业,一方面战胜疾病,我义无反顾地回绝了老师的建议,继续鼓励孩子迎难而上。后来女儿不仅完成了高考任务,心态也因此好转了许多。

进入大学后,女儿第一次离开家去外地读书,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陌生的环境和大学的学习方式,再次让她进入了困境。经过了一学期的调整,她从开始的不适应到接受。第二学期,她终于能够独立成长了。我在感到无比欣慰的同时,深刻地体会到,无论是正常孩子还是情绪容易波动的孩子,只要家长做到耐心地陪伴,保持自己的平静心,给孩子成长的足够时间和空间,相信孩子,孩子在遇到任何困难时就能自行解决。

有人曾经问我,患过厌食症的孩子,需要一些特殊的照顾,家族成员和社会是否会歧视孩子?事实上,我女儿康复后不仅得到了家人和社会的肯定,成长得比一般孩子更懂事更成熟了。她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她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足以让我们全家人激动好久。我们在她康复过程中,已不再过多地介意她考了多少分,吃饭怎么样?体重下降没有?我们更关心的是她是否交到了新朋友,是否坚强地去面对困难,适应生活。她让我们全家学会了体验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感动。

我花了很长时间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她终于和我重新建立了以往的亲密关系。陪伴女儿的过程中,我的脾气变得更加温柔。交通堵塞时,有人会急得破口大骂,我则会提醒自己:发生了什么、为何发生并不重要,如何面对、选择哪条道路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别人经常会问我一些未来的事情:“孩子长大以后会成家吗?她能独立生活吗?”眼下,正在上大学的女儿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比如恋爱问题、职场发展问题、婚姻问题。至于将来,我不想做任何猜测,因为我生活在现在,而不是未来。

陪伴孩子康复的这些年里,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对于厌食症这个疾病,不能仅仅纠缠于孩子“吃”与“不吃”的问题,而是应该明白,厌食或贪食并不是解决困难的好办法。如果病人想得到某些东西或别人的认可,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或其他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方法获得。我个人认为,自我提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绪调控——保持相对平和、愉悦的心情,增加自信心;二是人际交往——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社交圈;三是不断进取——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并付诸努力以及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等。当然,家庭的配合也至关重要。做父母的应该懂得,养孩子不是在养花花草草、小猫小狗,孩子的自尊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不是通过供给的物质而获得,而是通过给予的关爱而获得。做一位耐心的倾听者、旁观者、陪伴者,是对于孩子的最大帮助。

在孩子的培养上,我们都明白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从古代的“孟母三迁”,到现在父母们努力地给孩子们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让孩子优秀地成长,都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孩子那种成才的迫切期待。但是,多数家长做到的是物质环境的创设,而忽略了精神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

回想我自己在女儿成长过程中的做法,很感慨那时候自己的不成熟,导致对于女儿的陪伴好像多是限于物质方面的满足——给女儿做好吃的,买好衣服,尽量满足孩子的玩具需求等。我很少注意精神方面的需要,更少用心的陪伴,甚至有时候会觉得,女儿从某些方面限制了我们的行动自由。并且,我一直以为,我做得这样细致了,女儿就应该知足,并把这种满足用于努力学习、努力实现我的期待上去。而当女儿一旦达不到我们的期望,达不到我们想要的“好孩子”标准时,就开始焦虑,甚至愤怒,最后也便导致了女儿青春期诸多问题的出现。

所以说精神环境的创设,高质量的精神陪伴才是培养孩子的最重要的方面。比如说旅游,如果我们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到处去游玩,没条件,骑自行车带孩子到田野里玩玩,引领孩子看看各种花草的成长变化、各种小昆虫的行动轨迹,让孩子舒展身心,这也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精神方面的陪伴。因为我们看到了孩子的需要,孩子自然就会开心,孩子开心了,做什么事都会有兴趣。

如果想做到这一切,我们必须要学习,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优秀的父母,如何让我们自己的内心力量强大起来,如何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内心成熟的人。这就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功课。什么时候我们能完成这些功课,甚至不用完成,只要是在为这些功课而努力的时候,孩子就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打赢这场持久战

作者狄先生

本文摘自《北医六院-进食紊乱康复俱乐部十周年纪念册》,略有删节

标题由编辑添加

我是一位进食障碍患者的父亲。我的女儿自从年4月份出现进食障碍的症状到今天已经10年有余了,庆幸的是在北大六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帮助下,现在已经走出了进食障碍。在年1月17日晚,女儿足月顺产一女孩,体重3.4千克,各方面发育都很正常,现在已经开始蹒跚学步了。我衷心的感谢医护人员!

年我的孩子开始出现症状的时候,我带她去了天津、石家庄、保定、医院,服用了一些帮助消化和治疗胃病的药物,也看过中医,服用了好长时间的中药,都收效甚微。后来在一位好心的大夫推荐下我知道了北大六院。第一次去北大六院时,我孩子的病情是非常严重的。那时她的体重仅三十几公斤,骨瘦如柴、面色苍白,胳膊上出现了像80岁的老人才出现的“老人斑”。她一开始拒绝治疗,我是一个人来北大六院的,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后,给我提出了治疗方案,帮我想出了很多疏导她心理的方法,开了一些治疗的药物。过了一段时间,医院治疗了。现在回想起来很可怕,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到北大六院看医生,我女儿可能就会出现生命危险了。

进食障碍不同于其他躯体的疾患,在短期内不会痊愈,家长要有同进食障碍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有耐心,要发扬长征精神,持之以恒。回想起来走过的十年路程,心中充满了辛酸。作为家长,我们的思想要和孩子一起成长,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方法,不要急于求成。不管道路多么艰难,我们都要勉励自己,坚信孩子一定会康复。

在一开始治疗的时候,我急于求成,总感觉治疗有最好的医生、有最好的药物,这个病很快就可以治好。但是,治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医院看病了,可是服药是个问题,她总是藏药,质疑不想吃饭为什么要服用精神类药物。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她就以此为理由继续不吃饭、少吃饭、勉强吃药、经常发脾气、摔东西。

这时候她的体重又下降了,正是夏天,她的两支胳膊就像两根细细的小木棍,看不到一点肌肉,看不到一点脂肪,头发脱落了很多,脸色蜡黄。走在街上,人们都会投以异样的目光。一次骑自行车上街时,由于过于虚弱自行车倒了,身体摔在了地上,皮肤多处受伤出血不止。那年的夏天天气很热,但是我们感受到的是雪上加霜,我们的心很凉、很凉,治疗的道路艰难啊!女儿受医院治疗,但拒绝补充营养,我们就在输液时把脂肪乳和10%葡萄糖说成时消炎药,她才勉强接受了治疗。

等她的体力稍加恢复,我们又来到了北大六院,医生根据当时的病情对她又进行了心理疏导,开了相关的药物、并建议我们要定期的进行心理治疗、坚持服药。从那时起我的思想也开始转变,治疗进食障碍就要坚持定期复诊、定期作心理治疗、不间断服药、长期坚持。

坚持服药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深有体会。年秋天的时候,女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一顿饭可以吃一个馒头,脸色也渐渐红润了,情绪也好了许多。我带她到苏州、无锡、上海去玩,身体也能坚持,对新事物很感兴趣,到了春节后我们感觉这个病差不多好了,就把药慢慢的停了,到了将要进入夏天的时候病情又加重了,又和原来一样了。再往后的日子,病情总是春天夏天厉害,秋天冬天稍微好一点,就这样进食障碍这个病魔在女儿身上多年不离不弃。我现在明白了,服药的事情一定要严格遵守医生指定的量和服药周期,不能自行更改。

家长也要和医生经常沟通,共同研究治疗方案。进食障碍这个病症不同于其他的病症,在家里家长就要做患者的保健医生,所以家长要经常和大夫沟通、学习一些心理疏导的知识、药物的服用方法、营养方面的常识等。因为这个病大部分的治疗时间其实是在家庭,家长对进食障碍知识掌握的越多,孩子的治疗效果就越明显。在后来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另一位医生的帮助,我们每次来访都得到医生提供的指导和家庭护理方面的常识,我们总是带着问题来,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去,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慢慢的我女儿的心结被打开、病情开始好转。

在治疗进入第七个年头的时候,女儿又患上了胆结石,出现发烧、头痛、严重呕吐,病情很危险,医院进行了微创手术,将胆囊摘除了。外科大夫说:“没有见过这样的胆囊,上面一点脂肪也没有,这是长期营养缺乏导致的结果。”这时候我的内心极度痛苦。治疗的艰辛、生活的困难,我对女儿的治疗没有信心了。在这个最艰难的时候,我想起了医生曾经鼓励我们的话:“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信心,只要你有信心,你的目的一定会实现”。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咬紧牙关、不畏艰难、继续努力、千方百计去实现既定的目标——与进食障碍做顽强的斗争直到胜利。

我也感到,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多做善事,乐于助人,心存感恩,多做些公益事业,感谢生命中帮助过你的恩人,使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道德观,逐步克服心理上的一些误区和错误的观念,让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之中。

我简单说一些帮助女儿改变思想的小事。我是从事电子制作行业的,由于在电路方面的优势,我义务担当了我们小区的路灯管理和电路维护工作,为小区居民奉献自己的技能;我免费为很多新人主持婚礼,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在家庭里我和妻子主动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春天,我们一起带着年近九旬的母亲去植物园旅游,让老人欣赏热带的植物和花卉,母亲的微笑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我们的善举也感动着女儿,她慢慢变得不再孤独了,愿意交谈了,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她开始帮助朋友去卖化妆品,帮助亲友去守护病人,帮助打扫小区的卫生……她的思维方式慢慢就向着积极方向转变了,不是只专注“吃”的问题了,她的思考范围也宽阔了,生活也丰富多彩了。

家长也要增加些业余爱好。有益的业余爱好可以缓解我们心中的压力,还可以为孩子作表率,增加生活的情趣。我们可以和孩子共同进步,减少孩子总在想“吃和不吃”的问题。我本人从小爱好音乐,从小学就学习二胡,进入中年又学习摄影、现在又学习朗诵。女儿患病之前是不喜欢唱歌的,患病后经常发脾气,总皱着眉头,欢笑很少,更不谈不上唱歌了。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我和妻子就挑选女儿喜欢的歌曲哼唱,引导她,让她慢慢也加入歌唱的行列。

家庭和睦很重要。孩子患病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们要进一步寻找家庭内部可能导致孩子患病的因素,如溺爱、家庭矛盾、离异等原因。家长要尽量做到夫妻和睦、关爱老人、善待邻里、想办法化解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的矛盾,创造一个对康复有利的生活环境。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她的顽强、她持之以恒的精神、她的母爱对治疗女儿的进食障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经常互相勉励、共同学习、互相倾诉、互相减压。十年了,她的头发变白了、脸上的皱纹增多了,但笑容也更多了!

我们不仅要关爱孩子,也要







































治好一位白癜风幸福一个家
引起白癜风原因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sqbc/2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