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欣赏清五爪龙纹砚台
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砚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研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石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砚台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砚台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铜砚、陶砚、银砚、徐公砚、木胎漆砂砚等等,六朝至隋朝最突出的就是瓷砚的出现。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出现了瓦砚、铁砚、锡砚、玉砚、象牙砚、竹砚等等。木砚研究始于何时,没有定论,但以清代居多。木材因其本性所限定,实际并不适宜做砚台,但文人的浪漫将这种大胆的尝试,与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颇为精美的文房陈设品。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砚台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此件藏品正反面均有一定的人为磨损程度。这件砚台通体为银白色,上面雕刻祥龙,龙头庄重威严,龙纹雕刻的深浅适宜,龙爪是清代皇权的标准五爪龙,打开墨盒,一个清晰可见的(喜)字映入眼帘,且做工极为讲究,高低不一,仿佛能见当时情形。皇帝握笔飞舞,而砚台的底部光泽如新,可见当时的做工绝对是皇宫里的上乘工匠,把砚台上面的龙雕刻的栩栩如生,盖顶可以自由取放,非常方便,整体非常恢宏霸气。许先生的此件藏品,经过这么多年的流传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无损,实属难得。有很高的的升值空间,颇具收藏价值,值得所有的收藏家,收藏者们的青睐! 论古寻今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sqbc/1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