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八大语法特点
古风的语法,本来就和散文的语法大致相同,直到近体诗,才渐和散文不同,原因是,首先在区区五字或七字之中,要施展丰富的想象,不能不力求简洁,凡可省去而不至于影响语意的字,往往都从省略;其次因为有韵脚的约束,有时候不得不把词的位置移动;第三,因为要用对仗,词性互相衬托,非常便于运用变性的词。 一、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用: 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宁问春将夏,谁怜西复东。 . (二)名词作形容词用: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 孤云独鸟千山暮,万井千山海色秋。(李嘉佑) (春,秋等字用为形容词,散文中罕见。) . (三)动词作形容词用: 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暮尘。(祖,饯别。) 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 . (四)形容词作动词用: 1.使动,使宾语所指的事物有此特点: 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疏钟使月殿更清,幽梵使花台更静。) 骤雨清秋夜,金波耿玉绳。(骤雨使秋夜更清,金波使明星更明。) . 2.意动,人意以为某种事物应有此特点: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涧花白极了,令人以粉色为不够白;山月明极了,令人以灯光为不够明。) . (五)不及物动词作及物动词用(使动用法):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 (六)动词作副词用: 同调嗟谁惜,论文笑自知。 迸出依青嶂,攒生伴绿池。 (因为动词可作副词用,所以动词可与副词对仗,尤其是表示表情与心理的动词。) . 二、倒装 在近体诗里,有了对仗的衬托,真正的倒装比散文多,更随意。 . (一)主语倒装: 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江天芰荷足,春日鱼鸟繁。) 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夜则沾沙之雨足,春则逆水之风多。)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女归。) 盖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列炬林鸦散,盖簪枥马喧。) . (二)宾语倒装: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三湘接楚塞,九派通荆门。)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方朔金门召,班姬赤辇迎。(召方朔于金门,迎班姬以赤辇。)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人不见神鱼,语真传福地。) 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舀那云母石一般白的饭,嚼那水晶一般凉的瓜。) . (三)主语和宾语都装: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风折之笋垂绿,雨肥之梅绽红。) . (四)主语倒装,宾语一部分倒装: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 (五)介词性的动词倒装: 鸠形将刻杖,龟壳用支床。(将鸠形刻杖,用龟壳支床。)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片云共天远,永夜同月孤。) 书剑身同废,烟霞吏共闲。(书剑同身废,烟霞共吏闲。) . (一)(二)(三)例因为韵脚的关系,如果不倒装就不能押韵。(五)的第一二两例却是因为平仄的关系如果不倒装,就要失对。至于其余两个例子,在韵脚上和平仄上都没有妨碍,就是有意倒装了。只因为那样新颖不俗。 三、省略 散文里也有省略,但近体诗里的省略成分更多,更为常见。 . 1.略姓名: 鲁连功未报。(本应是鲁仲连。) 方朔金门召。(本应是东方朔。) 多病马卿无日起。(本应是司马长卿,即司马相如。) 姓名的省略,往往是为了平行语的整齐。 . 2.略于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于松间,清泉流于石上。)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老树得于空庭,清渠传于一邑。)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日出于寒山之外,江流于宿雾之中。) 养拙干戈际,全生麋鹿群。(养拙于干戈之际,全生于麋鹿之群。)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行于剑阁之外,老于长江之边。) 在散文里,这种地方的于字也并非必要。所以这里所谓省略只是一种方便的说法。 诗句里另有些方位语,并不能认为省略于字,因为译成散文并不需要于字,而是需要把那方位语置于主语之前: 吏人桥下少,秋水席边多。(桥下吏人少,席边秋水多。)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低地丛篁碧,半天高柳青。) . 3.略则字: 赏应歌牧杜,归及献樱桃。(赏则应歌牧杜,归则及献樱桃。) 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 滑忆彤胡饭,香闻锦带羹。(又可认为倒装:忆彤胡饭之滑,闻锦带羹之香。)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逢]青则惜峰峦之过,[见]黄则知橘柚之来。)老耻妻奴笑,贫嗟出入劳。(老则耻妻奴之笑,贫则嗟出入之劳。) 脆添生菜美,阴益食簟凉。(其脆则添生菜之美,其阴则益食簟之凉。) 静分严响答,散逐海潮还。(静则分严响之答,散则逐海潮而还。) . 4.略而字: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菱蔓弱而难定,杨花轻而易飞。) 南山晴有雪,东陌霁无尘。(南山晴而有雪,不陌霁而无尘。) 田父要皆去,邻翁闹不违。(田父邀而皆去,邻翁闹而不违。) 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寻觅诗章而在,思量岁月而惊。) 羌妇语还哭,胡儿行且歌。(羌妇语而还哭,胡儿行而且歌。)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尘中老而尽力,岁晚病而伤心。) 这应该是节奏问题,散文喜欢偶数的结构,所以要加而字,诗句喜欢奇数的结构,所以不加而字,同时,诗句是尽量避免连介词的,所以而于等字非常罕见。 . 5.略是字: 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当年是渭北之童,今日是江南之老。) 伊昔黄花酒,而今白发翁。(伊昔饮黄花之酒,而今是白发之翁。) 这是省略主语的判断句。 . 6.略有字: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帮国有风云之气,高堂有战伐之尘。) 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空外有一鸷鸟,河间有双白鸥。)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袖中有吴郡新诗本,襟上有杭州旧酒痕。) 虽然可认为省去有字,但这种句子却和描写句性质相近。 . 7.略普通动词: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故国犹遭兵马,他乡亦闻鼓鼙。)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钟声。(古墙犹存竹色,虚阁自送钟声。) 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万象皆呈春气,孤槎自载客星。) 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诸姑今在海畔,两弟亦在山东。) 看花虽郭内,倚杖即溪边。(看花虽在郭内,倚杖即至溪边。) 在散文里,这种动词绝对不能省略,可是在诗句中,这钟省略是很常见的。所省略动词是什么,很难确定,比如故国犹兵马,也可以译成犹患,犹有,等等,不一定译为犹遭。但是诗句的大意是容易猜着的,诗人也就以大意的表达为满足。 . 8.略谓语: 春浪棹声色,夕阳花影残。 (春浪方生,棹声遂急,夕阳转淡,花影渐残。) 香雾支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初浓,云鬟以湿,清辉即满,玉臂亦寒。)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迟日辉辉,江山益丽,春风习习,花草弥香。) 落景阴犹合,微风韵可听。 (落景虽斜,浓阴犹合,微风徐播,清韵可听。) 这些并不一定都是省去谓语,译为散文的话不一定确切,但句子的某一重要部分已被省略了,这是毋庸置疑的。这如果是在散文里出现,简直不可理喻;但它们在诗句里被容许的,甚至显得是诗的特殊格调。 . 9.可能式的省略(省去能字): 杏坛住僻虽宜病,芸阁官微不救贫。(芸阁官微,不能救贫。) 多年柏岩住,不记柏岩名。(尚不能记忆柏岩之名。) . 10.平行语的省略: 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不曾饮,不曾听。) 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不作诗魔,即作酒颠。) 上吞巴蜀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上吞巴蜀,下控潇湘。)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水多菰米,岸多莓苔。) . 11.歇后(隐去语末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叫做歇后): 耳闻英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担三尺剑,盗一杯土。) 歇后语在散文和诗歌中都非常罕见,是偶然的,不提倡模仿。 四、比喻 散文里的比喻,往往用“如”“似”一类的字,在诗句里,它们常被隐去。例如: . 前置式: 粉片妆梅朵,金丝刷柳条。(梅朵似粉片妆成,柳条如金丝刷就。) 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新绿水似鸭头,小红桥如雁齿。) . 中置式: 山敬粉含鹰嘴嫩,海榴红绽锦窠匀。(山茗之芽,有如鹰嘴,海榴之朵,宛若锦窠。) . 后置式: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塘泻绿油。(天竺如堆青黛,钱塘如泻绿油。) 酒徒漂落风前燕,诗社飘零霜后桐。(酒徒漂落,有如风前之燕,诗社飘零,恰似霜后之桐。) 一帘花影云垂地,半夜松声水在天。(巴岳山慧光寺名联:一帘花影如同垂地的云彩,半夜松声好似天上哗哗的流水。) 五、状语 . 散文里也有状语,但往往限于带方位词的方位语,如江上,山中之类,或少数时间状语,如今日,明年之类,诗句中的状语的范围较广,非但一切表示方位或时间的名词都可用为状语,甚至不表示方位或时间的名词语也可用来表示种种关系(例如方式,因果等)。不但名词可为状语,甚至谓语形式的句子形式也可作状语。 在散文里,状语本来不需要什么介词可以插入句子里,至于在诗句里,状语就更完全不用介词了,例如: 1.用名词为状语: . 表处所: 路衢惟见哭,城市不闻歌。 树绿天津道,山明伊水阳。 晓漏追趋青琐闭,晴窗检点白云篇。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 表时令: 秋风散千骑,寒雨泊孤舟。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秋含砧杵捣斜阳,笛引西风颢气凉。 . 表方式: 关西木落夜霜凝,乌帽闲寻柴阁僧。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 表因果: 白发烦多酒,明星忆此筵。 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2.用句子形式为状语: 盘殄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六、判断句和描写句 这里所要叙述的判断句和描写句,是和散文不同的形式(相同的不必赘言)。 . 1.判断句: 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书生乃邹鲁之客,才子乃洛阳之人。) 功名画地饼,岁月下江船。(功名,画地之饼也,岁月,下江之船也。比喻法。) 散文里的判断句,大多用“也”字结尾,偶然用“乃、是”等字置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至于不用“也、乃、是”等字罕见;但是诗里的判断句却以此为常见,这也是诗与散文不同之处。 . 2.描写句: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乡园碧云外,兄弟渌江头。 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白居易城上夜宴。) 前两例应认为描写句(主语后面是形容词性质的数量词和名词短语作谓语),后四例很象省略了一个动词(在),象叙述句。但并非一种行为或事件,而是一种情况,所以仍是描写句。 . 补语 . 诗句用补语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在唐代方才普遍应用,它首先出现于诗句里,例如: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鹤巢松树和人访荜门是句子形式,而遍和稀又是巢松树和访荜门的补语,犹言巢得遍,访得稀。) 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见得少,闻得多。) 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挥泪挥到尽,附书附得频。) 飘零为客久,贫病羡君还。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已应舂得细,颇觉寄来迟。(寄来迟,等于寄得迟。) 使动式(加粗词仍为补语) . 使动式源于汉代,到唐代才普遍应用,而且一般只用于诗句里: 大风吹地转,高浪蹴天浮。(大风把地吹转了,高浪把天蹴浮了。) 石角钩衣破。(石角把衣钩破了。) 楼云笼树小。(楼云把树笼小了。) 松风吹解带。(松风把带吹解了。) . 但是,真正象现代的使动式还是那些以来去出去等字为补语者。例如: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 至于以形容词或别的动词作补语,在盛唐以前罕见,晚唐以后,使成式渐渐多见。例如: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李频) 惟将道业为芳饵,钓得高名直到今。(方干) 肌膏销尽雪霜色,罗绮点成苔藓斑。(严郾) 庭巢荒芜独夜吟,西风吹动故山心。(薛能) 处置式 . 未把彩毫还郭璞。(李群玉) 应把清风遗子孙。(方干) 被动式 被动词自古就有,它在诗句中往往和动词或形容词构成对仗。 和不及物动词构成对仗: 城上胡笳奏,山边汉节归。 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 和形容词构成对仗: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始新。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 和主动式动词构成对仗: 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岸白帻于江皋) 可怜冲雨客,来访阻风人。(来访为风所阻的人。) 被动词和被动词对仗: 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 因果式 1、前因后果: 本句内: 图穷 那免哭? 草枯 鹰眼疾,雪尽 马蹄轻。 一联内: 承恩不在貌, 教妾若为容? 相思不可见, 叹息损朱颜。 倒置: 何况归山后, 而今已似仙。(而今已似仙,何况归山之后呢?) . 2.前果后因: 本句内: 沙明 连浦月,帆白 满船霜。 酷怜风月 为多情, 一联内: 春江不可渡, 二月已风涛。 莫向黔中路, 今人到欲迷。 . 条件式 本句内: 安得心源 处处安。(只要内心安稳,在哪一处都很安心。) 一联内: 不向新安去, 那知江路长? 君王若问妾颜色, 莫道不如宫里时。 . 转折式 本句内: 国破 山河在。(国家虽然遭遇叛乱,但是国家还在。) 云雨虽亡 日月新。 一联内: 天下兵虽满, 春光日自浓。 凤凰诏下虽沾命, 鹦鹉才高却累身。 七、句子结构为名词短语 在散文里,宁可没有主语,不能没有谓语;诗句里却常常没有谓语,只一个名词便当作一句;但是,有些名词在表面上虽不象句式,其实是把整个谓语倒装在主语的前面。 1.前二字为谓语形式: 闻时惊渚客,献赋凤楼人。(凤楼人献赋,惊渚客闻诗。) 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雪山凤到面,石镜月经心。) 挟毂双官骑,应门五尺僮。(双官崎挟毂,五尺僮应门。) 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岭头云随意,江上草无名。) 2.前二字为动词: 相逢故国人。(故国人相逢。) 3.前二字为连绵字或叠字描写语: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新烧栈牢落,旧筑坛苍茫。) 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湖上心渺渺,丘中想寥寥。) 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轩窗寂寂风淡淡,篱落疏疏月娟娟。) 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能鸣雁急急,不下鸥轻轻。) 这类在诗歌里来源很古老,但散文里这种句子是不用的。 . 名词短语 这里列举的才是真正的名词短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表示时地的名词短语: 江长长流地,山云薄暮时。 风尘逢我地,江汉哭君时。 姹女临波日,神光照夜年。 朝野欢娱后,乾坤震荡中。 失宠故姬归院所,没蕃老将上楼时。 天上玉书传诏夜,阵前金甲受降时。 这种结构,是一个句子(有主语的或省略主语的。)作定语+中心语的结构。 2.普通名词短语: 辩士安边策,元戎决胜威。 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峻仪。 晋室丹阳尹,公孙白帝城。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这种结构,有些可认为只有主语,有些为只有宾语,要看怎样翻译而定。 3.近似描写句的名词短语: 能画毛延寿,投壶郭舍人。(能画的人都像毛延寿,投壶的人都像郭舍人。)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他们都象爱酒的山简,能诗的何逊。)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诗的清新象庾信,俊逸象鲍照。) 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遭逢丧乱,似秦公子,际遇悲凉,似楚大夫。) 八年身世梦,一种水风声。(身世之梦共已八年,水风之声仍只一种。) 数杯巫峡酒,百丈内江船。(内江之船百丈,巫峡之酒数杯。) 它们在形式上仍可认为名词短语。 . 其它的特殊句式 1.谓语是带副词性,用来表示方式: 因为它们和因果式或使动式为对仗,就把它们归入同一类里。例如: 寒虫临砌默,清吹袅灯频。(寒虫临砌而默,是方式修饰,清吹袅灯频,是因果式。)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石角把衣钩破了,是使动式,藤枝刺眼而新,是方式修饰。) 楼云笼树小,湖日落船明。(楼云把树笼小了,是使动式,湖日落船而明,是方式修饰。) 舟楫倚斜疾,鱼龙偃卧高。(舟楫欹斜而疾,是方式修饰,鱼龙偃卧得高,是因果式。微微向日薄,脉脉去人遥。也是方式修饰和因果式对仗。) 2.出句和对句都是方式修饰: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随风隔幔而小,带雨傍林而微。) 3.近于原因式: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红入桃花而桃花嫩,青归柳叶而柳叶新。) 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sjfb/13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史上最全常用中药处方别名你值得拥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