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股蓝,这一属于葫芦科绞股蓝属(GynostemmaBlume)的奇特植物,在我国拥有种及2种变种。早在年,我参加首届云中漫步自然讲解员培训时,便在缙云山初次邂逅了它。然而,尽管我曾在缙云山与绞股蓝擦肩而过,却始终未能一睹其真实容颜。在过去的两年里,我甚至曾误将乌蔹莓和雪胆这两种藤本植物,它们同样拥有鸟足状复叶,误认为是绞股蓝。在今年的中秋佳节,我踏上了向往已久的湖北利川清江古河床之旅。在清江古河床的探险之旅中,我偶然发现了一种形态独特的藤本植物,其叶片呈现鸟足状复叶的形态。经过一番辨认,我自信地认为这就是我长久以来寻找的绞股蓝。借助识别软件,我也得到了99%的确认度。于是,在月8日这一天,我以《绞股蓝:好事不过三,这回终于认对了》为题,分享了我的这次“绞股蓝”发现之旅,并详细阐述了它与乌蔹莓、雪胆这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经过识别软件的初步判断,这种形态独特的藤本植物有99%的可能性是绞股蓝。然而,在将这一发现分享至志愿者群后,经常上山寻找植物的梅子指出,她所拍摄的绞股蓝与我的并不相同。这一反馈让我心中不禁一紧,开始怀疑自己可能再次认错了。对比梅子提供的绞股蓝花的照片,我发现我们的发现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枝条上密布的毛发特征。经过深入观察和研究,水母指出,从照片上看,这种植物很可能不是绞股蓝,而是蛇莲(Hemsleyasphaerocarpa),同样属于雪胆属。与之前在仙女山见到的花瓣褐色、反卷成灯笼状的雪胆相比,蛇莲的花瓣呈白色,且基本不反卷。经过进一步查阅资料,我发现利川清江古河床的这种疑似绞股蓝的植物,除了可能是蛇莲外,更有可能属于雪胆属的马铜铃(Hemsleyagraciliflora)。其花冠幅较小,枝条有棱角,叶片沿中脉和侧脉稀疏地覆盖着细刺毛,这些特征与植物志中的描述高度吻合。此外,现有资料显示马铜铃的地理分布与利川更为接近,而蛇莲的分布则相对偏南。注意观察图中的茎、叶、花等形态特征,其实蛇莲和马铜铃还有更明显的区别。蛇莲的块茎呈扁卵球形,而马铜铃则无块茎。另外,蛇莲的果实为球形,而马铜铃的果实呈圆锥形,酷似铜铃。但遗憾的是,由于我对植物缺乏“刨根问底”的深入了解和现场未发现该植物的果实,因此无法进一步验证这些特征。

蛇莲与马铜铃的辨别之旅

在4年9月7日,我于利川清江古河床进行了一场特别的探索。此次的目的,便是深入观察蛇莲与马铜铃这两种植物的形态特征,以期找到它们之间的显著差异。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蛇莲的块茎呈现出扁卵球状的形态,而相比之下,马铜铃则缺乏这一特征。同时,在果实方面,蛇莲呈现出球形,而马铜铃的果实则更似圆锥形,颇有些铜铃的韵味。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未能当场发现这两种植物的果实,我无法进一步通过实物来验证这些观察结果。尽管如此,通过这次探索,我对这两种植物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mjyf/1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