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最可能自愈的几种类型
我国每年出生的10万例左右的先心病患儿病例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等四类疾病占绝大比例。 上次,我们讲了什么样的室间隔缺损最有可能自愈(点击链接查看:室间隔缺损,最可能自愈的几种类型?),而说到室缺,不可避免地我们就会顺带提到另外一种非常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那么,房缺患儿家长就要问了:什么样的房缺最有可能自愈呢? 事实上,跟室缺类似,房缺的关闭可能性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系:房缺的类型、大小和患者年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房缺自愈的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房缺类型: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又称第二孔型房间隔缺损,最为常见,约占50%~70%。缺损位于房间隔中心卵圆窝部位,亦称为中央型缺损。约10%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又称第一孔型房间隔缺损,约占15%,缺损位于心内膜垫与房间隔交接处。常合并二尖瓣前瓣裂或三尖瓣隔瓣裂,此时称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 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约10%,分上腔型和下腔型。多数缺损常位于上腔静脉入口处,右上肺静脉常经此缺损异位引流入右心房。少数缺损位于下腔静脉入口处,常合并右下肺静脉异位引流入右心房,此种情况常见于弯刀综合征。 根据研究,自愈的房缺基本属于继发孔型,原发孔型、静脉窦型自愈的机会则几乎没有。 那么房间隔继发孔缺损的自愈率有多少呢? 整体上为87%。但是继发孔型的患儿家长万万不可放松警惕,因为自愈的发生与孩子年龄、房缺大小也相关。 如果发生的年龄在出生后3个月以前,诊断的缺损小于3mm,1岁半内几乎都有可能自愈; 如果缺损在3~8mm,在1岁半内有不少可自愈; 如果缺损在8mm以上的,很少有自愈者,应当遵医嘱及时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存在自愈的可能性,但对这些简单先心病的自愈问题,家长们还是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客观、科学地看待。如果大于3岁缺损仍未闭合,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则不应再等待,因为患儿容易感染肺炎继发心力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而对于不在能够自愈类型之列的其他简单先心病,家长更不应心存侥幸心理,应及早接受正规诊疗。 End 个 人 介 绍 个人介绍: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刘迎龙教授。从事心脏外科工作十余年,并曾管理重症监护室多年。对于各种重症患儿的围术期治疗有独到经验;参与各类心脏手术4千余例,主刀手术千余例,目前主刀手术均成功。对于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高压的治疗有深入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掌握各类心脏病的手术技巧及诊疗常规。专业特长:掌握各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切口治疗,擅长各种疑难危重症心脏病及合并重度肺高压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hxcf/12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与人参一样有滋补功效,长在路旁无人识,卖
- 下一篇文章: 益智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