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中药名。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仙遗粮、冷饭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硬饭头薯、土苓、山遗粮、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奇良、白葜、连饭、红土苓。

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长于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味甘、淡,性平。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分布于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等地。

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的作用。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凡治梅毒,可单用该品大剂量煎汤频服,或与生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等配伍。凡湿热淋浊,小便赤涩者,可与木通、蒲公英、扁蓄等配伍,以利尿解毒泄浊。

土茯苓的作用:

  土茯苓配伍萆薢:两药均有淡渗利湿、利关节、祛风湿之功但土茯苓偏于解毒;萆薢长于利尿。二者配伍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毒郁结之关节肿痛、小便混浊不利等症。

  土茯苓配伍薏苡仁:土茯苓解毒祛湿治筋骨挛痛;薏苡仁祛风湿除痹痛。二者伍用除湿蠲痹止痛用于治疗湿热毒邪滞留经络、关节所致之关节疼痛等。

  土茯苓配伍金银花:土茯苓清热解毒以除湿;金银花清热解毒以消肿。二者配伍可增强解毒之效用于治疗火热毒邪所致之阳性疮疡。

  1、土茯苓治杨梅疮毒:土茯苓一两或五钱,水酒浓煎服。(《滇南本草》)

  2、土茯苓治风湿骨痛,疮疡肿毒:土茯苓一斤,去皮,和猪肉炖烂,分数次连滓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3、土茯苓治杨梅风十年二十年,筋骨风泡肿痛:土茯苓三斤,川椒二钱,甘草三钱,黑铅一斤,青藤三钱。将药用袋盛,以好酒煮服之妙。(《赤水玄珠》)

  4、土茯苓治血淋:土茯苓、茶根各五钱。水煎服,白糖为引。(《江西草药》)

  5、土茯苓治皮炎:土茯苓二至三两。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6、土茯苓治大毒疮红肿,未成即滥:土茯苓,为细末,好醋调敷。(《滇南本草》)

  7、土茯苓治风气痛及风毒疮癣:土茯苓(不犯铁器)八两。石臼内捣为细末,糯米一斗,蒸熟,白酒药造成醇酒用,酒与糟俱可食。(《万氏家抄方》土茯苓酒)

  8、土茯苓治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肚子大,烦躁爱哭,啼哭无声,不想吃东西,大便失调,皮肤粗糙:土茯苓三钱,野棉花根三钱。研细末,加猪肝二两与水炖服,或米汤冲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9、土茯苓治瘿瘤:土茯苓五钱,金锁银开、黄药子各三钱,白毛藤五钱,乌蔹莓根、蒲公英各四钱,甘草、金银花各二钱,煎服。(《浙江民间中药》)

  10、土茯苓治瘰疬溃烂:冷饭团,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须多食为妙。忌铁器、发物。(《积德堂经验方》)

  11、土茯苓治妇人红崩、白带:土茯苓,水煨,引用红沙糖治红崩,白沙糖治白带。(《滇南本草》)

土茯苓食用禁忌:肝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

(以上说明仅供参考)

 

扫扫







































白癫风初期表现
北京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anmeia.com/wlmgnzz/1141.html